榜樣故事② 賀星龍:“80後”村醫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騎壞7輛摩托車,用爛12個(ge) 行醫包,行程40多萬(wan) 公裏、足以繞地球10圈……與(yu) 許多年輕人不同,1980年出生的賀星龍從(cong) 衛校畢業(ye) 後選擇回鄉(xiang) 當村醫,守著黃土,守護鄉(xiang) 親(qin) ,一守就是18年。

  初心

  大寧是山西出了名的貧困縣,樂(le) 堂是大寧出了名的貧困村。賀星龍回來前,村裏沒出過一個(ge) 專(zhuan) 業(ye) 醫生。

  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奪去性命。賀星龍12歲時,最疼他的爺爺去世了,那時爺爺才50歲出頭,一場重感冒引發了腎衰竭。

  如果及時治療,爺爺肯定能活下來。從(cong) 那時起,賀星龍就萌生了當醫生的念頭。

  1996年,賀星龍考上了衛校,但三千多元的學費讓全家犯了愁,母親(qin) 把家裏翻了個(ge) 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錢。就在賀星龍以為(wei) 求學夢要破滅時,善良的村民們(men) 伸出了援手,你家三十,我家五十,把他送進了學校。

  三年後,成績優(you) 異的賀星龍主動放棄留城機會(hui) ,回到村裏當了一名醫生。

  守護

  每年臘月,賀星龍都是村裏最忙的人。村民們(men) 講究正月不看病老病號要趕在年前把病看了,把藥備上。

  對賀星龍來說,除夕夜出診不隻一次。因為(wei) 那句“24小時上門服務的承諾,他沒有拒絕過一次出診,風裏雨裏,隨叫隨到。

  山大溝深,村落分散,明明看見了羊群和炊煙,找到窯洞卻要翻山越梁。每次出診,賀星龍都要往摩托車上綁上三件套:自製的醫藥包、藍色藥箱和一根長扁擔。在摩托車無法通行的地方,那條扁擔是用來挑藥箱和醫藥包的。

  最多時一天要出診30次!長年勞累和生活不規律,讓他落下了一身病,摔傷(shang) 擦傷(shang) 更是家常便飯。有一次摔得差點兒(er) 沒命,一位大嬸扶著渾身是血的賀星龍,心痛得直掉淚:你這個(ge) 娃,究竟有多急的病人呀,連自己命都不要啦?

  每到過年,在外務工的人總喜歡到星龍家裏坐坐。平時我們(men) 顧不上,老人孩子你就替咱多招呼著。一句替咱多招呼著,賀星龍把它看作信任,當成責任。

  老人們(men) 眼神不好,也記不住,我就給他們(men) 把手機設定好,按一個(ge) 鍵就能撥通我。說話間,賀星龍有些小得意

  紮根

  其實,賀星龍很缺錢,每年的行醫收入不過萬(wan) 元。為(wei) 了補貼家用,他家養(yang) 了兩(liang) 頭驢,四畝(mu) 旱地上種點玉米和向日葵。妻子靠在縣城打工的收入,勉強維持兩(liang) 個(ge) 孩子上學的開銷。

  但這些年他免去的出診費、醫藥費和不好意思要的賬,加起來少說也有三四十萬(wan) 元。有人勸他,好歹收點汽油錢啊,有錢不掙,不是傻子嗎?

  當年要不是鄉(xiang) 鄰們(men) 幫襯,哪有我的今天?賀星龍說,要想掙大錢,當初就不會(hui) 回來。

  他開藥都選最便宜實用的,有的藥隻要三兩(liang) 元。一來二去,上門送藥的都不願到村裏來。太貴的藥老百姓哪用得起啊!賀星龍趕緊陪著說好話

  賀星龍已經好幾年沒添新衣服了,開摩托車店的同學送他幾身工服,他就倒換著穿,破了就補一下,衣服上滿是粗粗的針腳。妻子陳翠萍狠狠心花了200元錢給他買(mai) 了件新棉衣。

  沒想到,他一出門就送給了上村的殘疾五保戶。當時陳翠萍有些生氣,但很快就想開了,丈夫就是這樣的人,心軟著呢。

  村裏13戶無兒(er) 無女的五保戶,是賀星龍主動照顧的對象,免費治病不說,還時常捎一袋麵,帶幾個(ge) 饃。過年時,還會(hui) 請他們(men) 來家裏吃頓團圓飯,添件新衣裳。

  村裏留守老人多,大事小情都喜歡找賀星龍。平時,他作為(wei) 村裏的年輕黨(dang) 員,帶著大夥(huo) 引水、修路、栽果樹,村裏的事兒(er) 樣樣離不開他。

逆行

  2003年,賀星龍參加了一次同學聚會(hui) 。多年不見的同學,有開診所的,也有在大醫院上班的,生活體(ti) 麵。而他就像個(ge) 外星人,衣著簡單,麵容滄桑。

  有同學數落他死心眼:當年讓你到城裏發展,你非要回山窩窩當醫生,自己受苦不說,你對得起老婆孩子嗎?

  賀星龍百感交集,無言以對,躲進衛生間哭了。聚會(hui) 還沒結束,他就悄悄離開了。

  妻子心疼丈夫,自然明白他的心思。當初嫁給他就看他人老實,對病人都能這麽(me) 好,肯定會(hui) 是一個(ge) 好丈夫、好父親(qin) 。

  可還是有兩(liang) 次吵得差點鬧離婚。陳翠萍說。

  2008年,丈夫瞞著她借錢在黃河邊上買(mai) 了兩(liang) 孔窯洞,想作第二診所。陳翠萍知道後火冒三丈:現在年輕人都到城裏買(mai) 房子,哪有回村買(mai) 窯洞的呀?

  2009年,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陳翠萍費了好大勁在城裏談妥了一間門麵房,準備丈夫進城開診所,同時方便照顧孩子。可賀星龍知道後堅決(jue) 不同意,夫妻倆(lia) 為(wei) 此吵翻了天。

  後來,不知是誰把這件事傳(chuan) 開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著急了,賀星龍一天就接到了十幾個(ge) 挽留電話。索堤村70歲的郝芳花甚至走了6裏山路來找他。老人哭著抓住賀星龍的手:娃呀,你可不能走啊,要是有個(ge) 頭疼腦熱的,誰來管咱呢?

  一旁的陳翠萍見了,抹起了眼淚。她又何嚐不理解丈夫呢?村裏老人多,離了誰都行,可真離不了星龍這個(ge) 醫生。在打工照顧孩子的同時,陳翠萍一有空就回村幫丈夫一把。

  我問自己,人活著到底圖個(ge) 啥?這裏窮人多,需要幫助的人更多,我走了誰來管他們(men) 呢?咱是一名黨(dang) 員,大家都看著哩!賀星龍說,在老百姓跟前,咱算是有用的人;出去呢,普通人一個(ge) !

回首當年從(cong) 城市到鄉(xiang) 村的逆行,賀星龍說不後悔:錢是沒掙下,但咱活下了4000多鄉(xiang) 親(qin) ,值!

(《同學》工作室 田雨棣)

在歌聲中聆聽“榜樣”的故事

遇見榜樣    圖說榜樣

“點讚榜樣”係列述評

點擊進入《榜樣3》專(zhuan) 題節目

點擊進入《榜樣3》專(zhuan) 題節目

點擊進入《同學》給工作室

點擊進入《同學》專(zhuan) 欄

發布時間:2018年11月09日 09:31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