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實踐者,
也是電視劇《青戀》中男主角的原型。
2011年,在外經商辦企業(ye) 的他懷著一份鄉(xiang) 愁回到家鄉(xiang) ,
當選為(wei) 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成功的生意人
回村之前的朱仁斌,經營建築材料企業(ye) ,
年收入百萬(wan) 左右,是位成功的生意人。
牽頭
早些年的魯家村,一片衰敗的景象,
隨處可見的土坯房和簡易廁所,
滿是垃圾的魯家溪,大片荒廢的農(nong) 田山林,
讓從(cong) 魯家村走出來的他有點坐不住。
看村裏的鄉(xiang) 賢一直有想要改變家鄉(xiang) 的想法,
但是沒有人牽頭,他就去做了這個(ge) 牽頭人。
村名
魯家村位處浙北天目山餘(yu) 脈,但無一人姓魯。
相傳(chuan) 是一些以木工為(wei) 主的手藝人在戰亂(luan) 後陸續遷徙於(yu) 此,
因不知村落名稱,便決(jue) 定以土木工匠祖師爺魯班的第一個(ge) 字作為(wei) 村名。
魯家村距縣城僅(jin) 20公裏,卻道路情況很差,
沒有名人故居,沒有古村落,沒有風景名勝,沒有主要產(chan) 業(ye) 。
規劃
2011年,村集體(ti) 班子對魯家村的統一規劃,
他們(men) 依托魯家村的山地丘陵地形,
立足村莊、產(chan) 業(ye) 、環境全局,
帶著規劃稿PPT四處奔走招商,動員村民自主申報美麗(li) 鄉(xiang) 村項目,
建成18個(ge) 特色農(nong) 場,以“黨(dang) 組織+公司+家庭農(nong) 場”的經營模式,
探索出一條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和經營創新之路。
小火車
2015年,村裏還建起了30公裏綠道和4.5公裏的繞村鐵軌,
觀光小火車串連起18個(ge) 家庭農(nong) 場,成為(wei) 魯家村一道獨特的風景。
“一湖三中心”(魯家湖、遊客集散中心、文化中心、體(ti) 育中心基礎建設)基本完成,
村幼兒(er) 園、老年活動中心、標準籃球場、門球場、文化舞台等公共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萬(wan) 工轎
煥發出活力的魯家村,也喚回了匠人歸來。
做木工活,成為(wei) 與(yu) 采茶、捉泥鰍、竹林尋寶一樣有趣的特色體(ti) 驗活動。
魯家的郭師傅為(wei) 北京故宮打造的“萬(wan) 工轎”,
精雕細琢,曆時三年,是目前國內(nei) 最大的花轎。
2016年10月,這項萬(wan) 工轎木作技藝被列入安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由於(yu) 體(ti) 量太大搬不走留在了魯家,成了魯家文化的瑰寶。
感召
朱仁斌在裝有入黨(dang) 誌願書(shu) 上的檔案袋上簽字。
他說,他入黨(dang) 和建設鄉(xiang) 村受到三位書(shu) 記的影響,
一位是華西村支部書(shu) 記吳仁寶,
一位是河南蘭(lan) 考縣委書(shu) 記焦裕祿,
還有一位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
尤其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浙江安吉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
為(wei) 魯家村指出了一條村莊發展的綠色之路。
困難
剛擔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時,
朱仁斌主要麵臨(lin) 兩(liang) 項困難,
一是缺錢,全村集體(ti) 收入僅(jin) 1.8萬(wan) 元,欠債(zhai) 150萬(wan) 元;
二是做群眾(zhong) 工作,當時村民不理解,覺得自己種著自己的地挺好的。
於(yu) 是他從(cong) 改變村莊的環境衛生做起,自己墊付資金購買(mai) 垃圾桶,
讓村子的麵貌煥然一新,
也村民對班子的印象也有了改觀,開始紛紛參與(yu) 村莊建設。
支持
靠著村集體(ti) 班子的努力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支持,
六、七年時間,魯家村逐漸從(cong) 安吉一個(ge) 破舊不起眼的小山村,
發展成“開門就是花園、全村都是景區”的中國美麗(li) 鄉(xiang) 村精品示範村。
而是開始以魯家村為(wei) 核心區塊,
輻射周邊南北莊村、義(yi) 士塔村、赤芝村的
“田園魯家”綜合體(ti) 項目也正在形成。
皺眉
朱仁斌說,“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最終成果就是讓農(nong) 民富起來、笑起來。”
然而在北京錄製《榜樣》節目的他,
卻總是電話不斷,眉頭深鎖。
從(cong) 開始絞盡腦汁籌謀規劃,到如今為(wei) 村莊發展景區經營殫精竭慮,
他將所有的心事和焦慮都留給了自己。
展顏
難得在錄製中間休息時,
拍到幾張朱仁斌比較開心的照片。
但得魯家新風貌,得報書(shu) 記未展顏。
(《同學》工作室 郝金枝)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