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南,大雁塔北,測繪路旁,
駐紮著這樣一支中國經濟建設野戰軍(jun) 隊伍:
自1954年成立以來,他們(men) 幾代人滿懷理想和激情,
用青春和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的壯美河山。
60多年來,這支隊伍中有46名隊員為(wei) 國家獻出了寶貴生命。
他們(men) 的遺骨,大多永遠留在了荒野測區,連塊墓碑都沒法安置。
他們(men) 就是自然資源部下屬國測一大隊。
國測一大隊老中青三代
建隊64年來,
他們(men) 先後六測珠峰、兩(liang) 下南極、36次進駐內(nei) 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無人區,
48次踏入新疆腹地,
足跡遍布全國除台灣省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徒步行程近6000萬(wan) 公裏,相當於(yu) 繞地球1500多圈,
測出了近半個(ge) 中國的大地測量控製成果。
借來的隊服
1939年出生的鬱期青已經將近80高齡,
40年的測繪生涯,他的足跡踏遍昆侖(lun) 山、祁連山、天山等各地高山深裏,
1966年、1968年、1975年,三次在高原缺氧的環境下全程參與(yu) 珠穆朗瑪峰的科學考察,
和團隊成員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
向世界公布珠峰的精確高程為(wei) 海拔8848.13米。
節目錄製時,年輕的同事將現在的紅色隊服借給他穿,
老先生穿著一直說好看。
不是我,是我們(men)
和導演溝通時被問到,“您接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信,有什麽(me) 感想和感受?”
他回答說,“意外、激動、振奮、溫暖”,
又強調說,“不是我,是我們(men) ”,
“總書(shu) 記是對所有共產(chan) 黨(dang) 員提出了要求。”
測遍中國
國測一大隊長、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李國鵬,是個(ge) 70後的壯碩漢子,
愛運動,每天早晨都要步行三公裏,
他說北京太大,如果是在西安,都可以從(cong) 家走到城外了。
他說,這麽(me) 多年的測繪工作,除了我國台灣省,
他們(men) 中的很多人已經走遍內(nei) 地各個(ge) 省市,
希望有一天能到台灣省做測繪,測遍中國。
習(xi) 慣
國測一大隊應急測繪中心技術負責人張德成是位朝氣蓬勃的八零後,
畢業(ye) 時,受師哥師姐影響,
被國測一大隊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敬業(ye) 精神所吸引,
從(cong) 山東(dong) 到陝西,入隊後的第一份任務就是外派西部一個(ge) 月。
日常的出差奔波,對他似乎是家常便飯了。
思念
如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宋超智所言,
“國測一大隊是中國經濟建設的一支野戰軍(jun) 隊伍”,
也是長途往返的候鳥,很多隊員往往一年出去10個(ge) 月,
回來待兩(liang) 個(ge) 月,綠葉發時出征,樹葉黃時歸來。
也因此,照料父母、陪伴愛人、參與(yu) 孩子成長,
常常成為(wei) 他們(men) 無法彌補的遺憾。
國測一大隊隊員霍申申的愛人陳莉在談到丈夫時,
平時笑語晏晏的她,微仰起頭還是沒忍住眼淚。
笑容
國測一大隊隊員高付才的愛人王錦。
經曆過最苦的時候,依然留有最燦爛的笑容。
觀眾(zhong) 席上的榜樣
《榜樣》節目錄製中,出現在節目短片中的任秀波,也來到了現場,
作為(wei) 聯絡人員站在台下,全程幫隊友們(men) 拍照錄像
二測珠峰
2005年,國家第二次組織人員進行珠峰測量,
時年26歲的任秀波接到任務,推遲婚期,告別雙親(qin) 和愛人,
和隊友提前進入西藏進行訓練。
海拔7500米左右的雪坡,
他冒著雙手被凍壞死的危險脫下了鴨絨手套,操作儀(yi) 器,
和戰友們(men) 一起努力,將重力測量成功地推進到7790米營地,
測出珠穆朗瑪峰峰頂岩石麵8844.43米的新高程數據。
(《同學》工作室 郝金枝)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