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印記| 老戰士張富清的“正弦”人生

《同學》工作室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2019年6月,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錄製《榜樣4》節目,90多歲高齡的榜樣嘉賓張富清,因生病住院無法來到現場,卻用不到10分鍾的短片故事和視頻中顫顫巍巍而又堅定有力的入黨(dang) 誓言,讓台下近600名觀眾(zhong) 淚盈眼眶。

張富清

  年少之時飽嚐艱辛,革命年代頻立戰功、退役之後隱姓埋名、年老之時又走到台前,張富清的人生似乎猶如一段由低到高、回落又升起的正弦曲線,表麵蜿蜒著苦與(yu) 樂(le) 、功與(yu) 名的起伏,深處卻詮釋著“黨(dang) 指到哪裏就堅決(jue) 打到哪裏”“黨(dang) 需要到哪裏去,就到哪裏去”的始終如一。

  1924年,張富清出生於(yu) 陝西漢中洋縣一個(ge) 貧苦農(nong) 民家庭,十五六歲就做長工以減輕家庭負擔。在國民黨(dang) “抓壯丁”時,他用瘦弱的自己換回家裏的“壯勞力”二哥,在軍(jun) 營被指派做打掃、洗衣、做飯、喂馬等雜役,稍有不慎就遭到抽打,飽受欺淩。1948年,張富清所在的國民黨(dang) 部隊被剿滅,在領3塊大洋回家和參加革命隊伍之間,他毅然選擇了後者,成為(wei) 西北野戰軍(jun) 第二縱隊三五九旅七一八團二營六連的一名戰士。

  烽煙滾滾的戰場,張富清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每次戰鬥都主動要求擔任突擊隊員,“突擊隊員就是‘敢死隊’,是衝(chong) 入敵陣、消滅敵軍(jun) 火力點的先頭部隊,傷(shang) 亡最大。”1948年6月,在壺梯山戰役中任突擊組長,攻敵碉堡,使後邊部隊順利前進;1948年7月,在東(dong) 馬村帶突擊組6人,負傷(shang) 不下火線,為(wei) 後續部隊打下缺口;1948年9月,已經是班長的張富清,在臨(lin) 皋負責搜索,完成截擊敵人任務。1948年11月,作為(wei) 配合淮海戰役的一次重要戰役,發生在陝西蒲城的永豐(feng) 之戰,戰況異常慘烈,“一夜之間換了3個(ge) 營長、八個(ge) 連長”。張富清帶領戰友,“第一個(ge) 帶頭跳下了4米高的城牆”。

  當時解放戰爭(zheng) 已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激烈征戰不休,在戰場生與(yu) 死之間,他選擇在黨(dang) 需要的時候,越是艱險,越要向前。

  由於(yu) 作戰勇猛,他並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jun) 記“特等功”,兩(liang) 次被授予“戰鬥英雄”稱號,獲西北軍(jun) 政委員會(hui) 頒發的“人民功臣”獎章一枚。當年8月,便被連隊推薦火線入黨(dang) ,成為(wei) 預備黨(dang) 員。他說他打仗的秘訣就是不怕死,“一衝(chong) 上陣地,決(jue) 定勝敗的關(guan) 鍵是信仰和意誌。”

  之後,張富清隨隊從(cong) 陝西輾轉甘肅、新疆、北京、天津、江西、湖北……從(cong) 陝中過甘肅,入新疆,千裏奔馳,截擊逃敵,物質短缺就飲雨雪,鋼盔做飯盆;出哈密,過阿拉爾,徒步穿越茫茫戈壁到喀什,冒冬寒夏暑,要邊鬥特務土匪,邊開荒建營;1953年,中央軍(jun) 委從(cong) 全軍(jun) 部隊抽調有作戰經驗的連職以上軍(jun) 官到北京集中,他主動應援入朝,從(cong) 喀什到北京,兩(liang) 個(ge) 月漫漫長路,雙腳走到皮開肉綻……

  到達北京時,朝鮮戰場情況已經緩和,為(wei) 開啟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新長征”,他又踏上去武漢學習(xi) 文化知識的征途……不計路多遠,不問奔波苦,隻要黨(dang) 有需要,他在所不辭。

  1955年,作為(wei) 戰鬥英雄和中央軍(jun) 委培養(yang) 高級幹部學校的學員,即將退役轉業(ye) 的他,有多種轉業(ye) 選擇:留大城市工作,發展機會(hui) 多;回陝西老家,可為(wei) 母盡孝。但當組織告訴他,恩施地區條件艱苦,缺人才,缺幹部,恩施又以來鳳縣最為(wei) 貧苦時,他二話不說選擇服從(cong) 組織安排。

  他佩戴3枚獎章,認真地拍了一張照片,然後把所有過往的榮譽,用一塊紅布包好,放進一口棕色舊皮箱。帶著愛人,從(cong) 武漢出發,沿長江,順山路,來到“一腳跨三省”的鄂西來鳳。從(cong) 此紮根山區,塵封起所有的過去。

  在來鳳,任縣城關(guan) 糧油所主任,他身先士卒,日夜加班,想方設法管好糧食供應;任三胡區副區長,他下鄉(xiang) 駐隊、打造農(nong) 具,幫助當地百姓盡快恢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任職卯洞公社,他與(yu) 大家一起掄大錘、打炮眼,手挖肩抬,使海拔1000多米的高洞通了路。到新成立的建行任支行副行長,放出的貸款,沒有一筆呆賬……從(cong) 糧食局到三胡區、卯洞公社再到外貿局、建設銀行,哪裏最困難,哪個(ge) 工作最艱巨他就選擇去哪裏,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張富清和老伴在家中

  國家精簡退職,分管工作的張富清讓妻子第一個(ge) 下了崗;當革委會(hui) 副主任,他動員自己的大兒(er) 子下放到林場。他說共產(chan) 黨(dang) 員就是要站得“正”!

  牆壁斑駁的老房子,還是30多年前的老樣子,孩子給買(mai) 的空調舍不得用,衣服袖口破了還在穿,做眼部手術可以全額報銷卻選擇最便宜的晶體(ti) ;耄耋之年,靠一隻右腿也要站起來,堅持看新聞、學理論……他始終保持著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最初最純粹的樣子。

  2018年12月,縣裏進行退役軍(jun) 人信息采集,張富清塵封63年的功績被打開,孩子們(men) 不知父親(qin) 的過往,同住幾十年的鄰居沒聽他提起過,他推辭采訪:“那麽(me) 多戰友都犧牲了,比起他們(men) ,我有什麽(me) 資格顯擺自己?”而兒(er) 子告訴他,他的事跡激勵人的作用,不亞(ya) 於(yu) 當年炸碉堡時,他再次不顧勞累,站了出來,用顫巍巍的身體(ti) 認真接待一波又一波到來的新聞媒體(ti) ……

  世上千條路,心中隻一條;任憑千帆過,始終跟黨(dang) 走。

  (《同學》工作室)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21日 19:08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路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