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老子山鎮三麵環水,300平方公裏麵積,水麵、灘塗約占90%,全鎮1.6萬(wan) 居民中,一大半散居在洪澤湖70多個(ge) 湖汊灘頭上。
圖為(wei) 老子山鎮部分水域
1999年,當了十幾年代課老師的唐真亞(ya) 成為(wei) 該鎮郵政支局唯一的郵遞員,除了陸上送遞,還要負責灘塗湖蕩間的“水上郵路”,他劃動著父親(qin) 花1500元請人打造的一條雙槳小木船,風裏雨裏,一送就是20年,被當地漁民稱為(wei) “大湖鴻雁”。
他猶記得第一天送信的情景,搖著小船,100多封信送出去不到一半,空茫茫的湖麵,灘塗與(yu) 灘塗遠的相隔十幾裏到幾十裏,找不到門牌號、送過了的人家又去送一遍……那天的任務,他加班幹到夜裏也沒能完成。
唐真亞(ya)
夏天湖上沒有遮擋,高溫暴曬,狂風暴雨說來就來;冬天更是大湖之上寒風怒號,漫卷波浪濤連濤,雨落船麵便成冰。剛開始,他每年冬天都要被大湖上的風和冰雨凍哭。他逼著自己“喊水”,邊哭邊唱邊劃船,來克服送信的難、船上的苦和一個(ge) 人麵對一大片悄無聲息的水頓生出來的無助。
洪澤湖區是中國境內(nei) 唯一的“懸湖”,水深落差大,他就用三種船“接力”:水麵開闊處開機動船,到了河道換劃槳木船,水再淺點就撐篙,最淺處要穿膠鞋下來推船。
漁民在湖上漂著,不時搬家,難有固定的住址,為(wei) 增加妥投率,他就提前一天通知取件人並給每個(ge) 件排好順序和路線,一邊投遞一邊記錄路兩(liang) 邊門牌的單雙號,記住投遞線路中的每條路、每個(ge) 村、每塊灘塗,將老子山鎮的“郵區實景圖”印在腦子裏。
20年來,他常常要晚上進行郵件分揀,第二天早上六七點鍾騎著車投遞陸地郵件。簡單吃個(ge) 午飯或帶上一點幹糧,再趕到碼頭駕著小船進入湖區,為(wei) 分散在湖蕩裏的漁民送報刊信件。如果遇到大風大雨,就要住在漁民船上,淩晨4點再往回趕。
然而,在《榜樣4》節目嘉賓報到處,第一次看到唐真亞(ya) ,除了曬得有些古銅色的膚色,和因長時間劃槳而略彎的後背,從(cong) 他身上,看不到一點被風浪打擊過的樣子,他清瘦而愛笑,始終帶著當年為(wei) 人師的溫和與(yu) 儒雅。
他說郵遞員和教師一樣,都是在傳(chuan) 播知識,不同的是,一個(ge) 在直接傳(chuan) 播知識,一個(ge) 在間接傳(chuan) 播知識。郵政是做普遍服務的,讓漁民們(men) 生活方便是他的責任;作為(wei) 黨(dang) 代表,能把文化、信息、黨(dang) 的方針政策傳(chuan) 遞給百姓,同時解釋百姓的問題,是他的職責所在。
因此,每次去投遞,他不僅(jin) 送郵件,還會(hui) 記錄下漁民們(men) 的需求,代繳電信通訊費,把煤氣、米麵等生產(chan) 生活用品,買(mai) 來給他們(men) 送到家門口。有漁民的孩子考上學校,交不起學費,他能幫就幫;有學生高考落榜,整天把自己鎖在家裏,他多次上門勸導,並幫助他搞起了水產(chan) 養(yang) 殖。
湖區文化落後,漁民習(xi) 慣道聽途說,吃了不少虧(kui) ,他就訂閱報刊雜誌送過來;聽說新灘村有漁民因為(wei) 缺乏科學養(yang) 殖的知識,導致蟹苗全麵死亡,他就為(wei) 當地“漁家書(shu) 屋”購置和訂閱了上千冊(ce) 科學養(yang) 殖資料,並邀請漁業(ye) 技術人員定期向養(yang) 殖戶傳(chuan) 授技術。
唐真亞(ya)
不管是賺錢養(yang) 家、家常裏短,但凡水鄉(xiang) 群眾(zhong) 有需要,他都會(hui) 幫著出謀劃策、排憂解難。他用自己的一腔熱忱,將廣闊孤寂的“水上郵路”,演繹成周邊漁民心中的“愛心郵路”“便民郵路”“信息郵路”和“致富郵路”。
如今老子山鎮郵政支局已經變了模樣,增加了2個(ge) 人,一人負責營業(ye) ,一人給唐真亞(ya) 的陸路投遞搭把手,水路投遞仍主要是唐真亞(ya) 在堅持。出生於(yu) 1964年的唐真亞(ya) ,今年已經55歲,湖上的風霜染白了他的兩(liang) 鬢,經年的風雨卻並沒有打落他年輕時的意氣:“隻要湖上還有一位漁民,還有一封信,我就會(hui) 繼續送下去,不能辜負漁民對我的信任。”
他心中也有遺憾,因為(wei) 送信忙,至今都沒有帶父母去南京走走,妻子生病時,有時也不能陪在身邊。他說,他心中的榜樣是周恩來,因為(wei) 周總理也是淮安人,而且他為(wei) 國為(wei) 民,家庭和感情也經營得好。
圖為(wei) 唐真亞(ya) 和妻子閆玲在彩排現場
有一年夏天,唐真亞(ya) 送一封落款為(wei) 長山村杜中祥的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劃船行至中途,湖上風力突然陡增到7級以上,一個(ge) 大浪打來,小木船翻了,扣在了水麵上,恰逢有過往的漁民經過才得救,事後很久提起他都心有餘(yu) 悸。但問起最喜歡送的郵件,他仍然說是錄取通知書(shu) ,因為(wei) 那是漁村的希望。隻是自此,每次出門,妻子都要隨行,擔心他一去就再也回不來。
節目錄製期間的唐真亞(ya) 很開心:“等這次回到鎮上,局裏就要為(wei) 我換新船了,更輕便靈活,更安全,速度也更快……”
(《同學》工作室)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