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故事| “扶貧之花”黃文秀

《同學》工作室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榜樣4》專(zhuan) 題節目裏有一位特殊的嘉賓,她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qing) 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使命,譜寫(xie) 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她就是廣西百色市委宣傳(chuan) 部理論科副科長、樂(le) 業(ye) 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黨(dang) 組織第一書(shu) 記黃文秀。今年6月,她在返回駐村途中突遇暴雨洪流,不幸遇難,年僅(jin) 30歲。

  堅持“回來”的人

  2016年,黃文秀從(cong) 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ye) 後考取了選調生,回到家鄉(xiang) ——廣西百色,投身基層扶貧事業(ye) 。“她本有很多選擇。”昔日導師郝海燕說,“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國都沒問題。”但是她誌不在此。出生於(yu) 廣西農(nong) 村的黃文秀,求學過程中,依靠黨(dang) 和國家的扶貧資助才得以完成學業(ye) 。學成回報這片土地,幫助更多像自己一樣的困難群眾(zhong) ,是她的心願。她曾對自己的老師說:“我是從(cong) 貧困大山裏走出來的孩子,得到過黨(dang) 和政府的資助和培養(yang) ,希望將來能為(wei) 祖國和家鄉(xiang) 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一次次的選擇中,黃文秀始終遵從(cong) 自己的內(nei) 心,自己的初心,回歸家鄉(xiang) ,建設家鄉(xiang) 。她想要當那個(ge) “走出去”並“回來”的人。

圖為(wei) 黃文秀在廣西樂(le) 業(ye) 縣新化鎮皈裏村學習(xi) 養(yang) 蜂技術。

  扶貧路上的“女戰士”

  2018年3月,黃文秀主動來到百色最偏遠的樂(le) 業(ye) 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在她到任之初,百坭村交通不便、產(chan) 業(ye) 不強、脫貧任重,472戶2067人中,還有103戶473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為(wei) 22.88%。

  初來乍到,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對這位年輕的“女娃娃”並不信任,都說她是來村裏“鍍鍍金”的。為(wei) 了取得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信任,黃文秀直接住到村裏,翻山越嶺、進村入戶訪貧問苦,手繪“民情地圖”,學說方言,幫著大夥(huo) 兒(er) 掃院子、幹農(nong) 活。漸漸地,大家從(cong) 心底裏接受了她,專(zhuan) 心跟她搞發展。

  不到一年的時間,百坭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貧困發生率降至2.71%,村集體(ti) 經濟項目收入翻倍。黃文秀還協調完成了1.5公裏的道路硬化,新建蓄水池4座,完成兩(liang) 個(ge) 屯47盞路燈的亮化工作。

  這位扶貧路上的“女戰士”曾在自己的駐村日記中到:“扶貧之路就像一條長征路,無論多麽(me) 艱難,都會(hui) 堅定不移走下去。”

  “幹幹淨淨的公仆”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一線扶貧的黃文秀,雙親(qin) 體(ti) 弱多病,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在黨(dang) 的政策扶持下,黃文秀家種植22畝(mu) 油茶和4畝(mu) 茶葉,2016年實現脫貧,家裏也已經獲得縣城的易地搬遷房,走出大山。黃文秀一家深受黨(dang) 的恩惠,在她選擇回到家鄉(xiang) 工作時,父親(qin) 對她說:“你入了黨(dang) ,就要為(wei) 黨(dang) 工作,回到家鄉(xiang) 做一個(ge) 幹幹淨淨的人民公仆。”她沒有辜負父親(qin) 的期望。

  年輕的黃文秀,用扶貧工作的成效詮釋了自己的赤子之心,她的青春像鮮豔的花朵,永遠綻放在百色革命老區。

  (《同學》工作室)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21日 18:57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路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