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故事| 攬月“天團”——嫦娥四號參研參試人員群體

《同學》工作室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麵軟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chuan) 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一時間,國人振奮。《榜樣4》專(zhuan) 題節目把這支令人驕傲的隊伍的代表請了過來,讓我們(men) 一起來看看他們(men) 的故事。

  創新決(jue) 定未來

  在深空探測領域,唯有創新才能搶占先機。嫦娥四號任務於(yu) 2016年立項,是我國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務。整個(ge) 工程耗時近4年,包括中繼、著陸、巡視、月麵長期工作等多方麵的核心技術,都是中國自主研發而成,屬世界首創,多項技術創新還填補了係列國際國內(nei) 空白。“中國航天在這個(ge) 領域中貢獻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方案、自己的力量,我感到自豪。”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說。

嫦娥四號飛控大廳裏的團隊成員

  凝聚人心是重中之重

  發揮黨(dang) 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dang) 員的先鋒作用是嫦娥四號任務與(yu) 國際同行的不同之處。嫦娥四號任務工程浩大,在與(yu) 之相關(guan) 的無數個(ge) 崗位上,處處可見中國航天人忙碌的身影。大漠戈壁的試驗場上,他們(men) 伴著狼嚎入眠,就著沙暴進餐;航天城內(nei) 的月壤環境試驗裏,他們(men) 戴著防毒麵具判讀數據,人造月壤纖細的粉末透過皮膚侵蝕入肺;試驗關(guan) 鍵時期,有的剛做完手術不久就迅速上崗,有的扛著病痛堅守崗位,有的在接收肝部腫瘤切除手術前的幾分鍾還通過短信回複技術疑問,叮囑試驗注意事項……他們(men) 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黨(dang) 員。

  逐夢永不停止

  中華民族是敢於(yu) 追夢、勇於(yu) 奮鬥的民族。探月工程圓的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飛天攬月夢。逐夢永不停止。下一步,中國航天將去往何處?葉培建院士介紹說,中國將於(yu) 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並計劃在2021年之前降落在火星。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中國航天人在堅守中開拓創新,為(wei) 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同學》工作室)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21日 18:55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