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美麗中國建設——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生態環境部黨組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出版發行,對於(yu) 推動廣大黨(dang) 員、幹部和群眾(zhong) 學懂弄通做實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具有重要意義(yi) 。我們(men) 要把學好用好《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作為(wei) 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與(yu)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體(ti) 學習(xi) 、一體(ti) 領會(hui) 、一體(ti) 貫徹,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堅決(jue) 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li) 中國,讓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在優(you) 美生態環境中生產(chan) 生活。

  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有關(guan) 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論述

  《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生動記錄了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領導和推進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的偉(wei) 大實踐中發表的一係列重要論述,是全麵係統反映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權威著作。其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與(yu) 時俱進豐(feng) 富、拓展和深化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做好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堅持加強黨(dang) 的領導,切實擔負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生態環境是關(guan) 係黨(dang) 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guan) 係民生的重大社會(hui) 問題。”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之所以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最根本的在於(yu) 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掌舵領航,有黨(dang) 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有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必須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堅決(jue) 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確保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生態環境保護的決(jue) 策部署落到實處。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yu) 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深刻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之間辯證統一的關(guan) 係,闡明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的道理,豐(feng) 富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yi) 生產(chan) 力基本原理的內(nei) 涵,已成為(wei) 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不動搖,推動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發展經濟是為(wei) 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wei) 了民生”。這些重要論述,闡明了生態環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是對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的積極回應。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還老百姓藍天白雲(yun) 、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按照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係統性及其內(nei) 在規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生態是統一的自然係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係的有機鏈條;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ti) ,這個(ge) 生命共同體(ti) 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這些重要論述,為(wei)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論和方法論。這要求我們(men) 必須從(cong) 係統工程和全局角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統籌兼顧、整體(ti) 施策、多措並舉(ju) ,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做到“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完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製度、依靠法治”“讓製度成為(wei) 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建設,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快構建源頭預防、過程控製、損害賠償(chang) 、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ti) 係以及黨(dang) 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ye) 主體(ti) 、社會(hui) 組織和公眾(zhong) 共同參與(yu) 的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把建設美麗(li) 中國轉化為(wei) 全民自覺行動。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深度參與(yu) 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建設美麗(li) 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麵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ti) ,沒有哪個(ge) 國家能獨善其身”“加快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ti) 係”。當今世界正麵臨(lin)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保護主義(yi) 、單邊主義(yi) 抬頭,逆全球化思潮進一步加劇,對全球生態環境保護造成不利影響。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堅決(jue) 維護多邊主義(yi) ,建設性參與(yu) 全球環境治理,為(wei) 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美麗(li) 中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與(yu) 2015年相比,2019年全國地表水優(you) 良水質斷麵比例上升8.9個(ge) 百分點,劣V類斷麵比例下降6.3個(ge) 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濃度下降23.1%,全國337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到82%。

  戰略部署不斷加強,全社會(hui) 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全麵提升。黨(dang) 的十九大將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作為(wei)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基本方略之一,將汙染防治作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將建設美麗(li) 中國作為(wei) 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並在黨(dang) 章中增加“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等內(nei) 容。2018年3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寫(xie) 入憲法,實現了黨(dang) 的主張、國家意誌、人民意願的高度統一。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wei)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識和行動。

  經濟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積極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淘汰落後產(chan) 能,全麵整治“散亂(luan) 汙”企業(ye) 及集群。能源結構持續優(you) 化,清潔能源占我國能源消費的比重達23.4%,煤炭消費占比下降至57.7%。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京津冀地區煤炭運輸集疏港實現“公轉鐵”。我國能源、水、礦產(chan) 資源等利用效率全麵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降低48.1%,已提前完成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

  汙染治理力度不斷加大,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明顯增強。堅決(jue) 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持續開展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實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全覆蓋。累計完成2804個(ge) 飲用水水源地10363個(ge) 問題整改,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ti) 消除比例達86.7%。完成農(nong) 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堅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國固體(ti) 廢物進口量比2016年減少71%。人民群眾(zhong) 普遍感到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了,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生態保護穩步推進,建設綠色美好家園邁出堅實步伐。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並推動評估和勘界定標。推動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組織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穩步推進25個(ge)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建設,紮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先後組織命名三批共175個(ge)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52個(ge)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不斷深化,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組建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xiang) 各類汙染排放監管與(yu) 行政執法職責;組建自然資源部,統一履行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製和生態保護修複職責。製修訂土壤汙染防治法、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製度等改革文件或方案出台實施,排汙許可、河(湖)長製等改革舉(ju) 措加快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成為(wei) 推動各地區各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嚴(yan) 格環境監督執法,嚴(yan) 肅查處生態環境違法案件,有效遏製了環境違法行為(wei) 多發高發態勢。

  國際合作不斷擴大,成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認真落實生態環境相關(guan) 多邊公約或議定書(shu) 。大力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啟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發布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台。成功舉(ju) 辦2019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積極參與(yu) 和引領全球氣候變化談判進程,推動取得於(yu) 我有利成果,成立全球適應中心中國辦公室。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先後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奮力開創美麗(li) 中國建設新局麵

  我們(men) 要始終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切實把學習(xi) 成果轉化為(wei) 推動工作的思路舉(ju) 措,不斷提高運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指導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能力,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we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價(jia) 值觀、認識論、實踐論和方法論的總集成,是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的總方針、總依據和總要求。要把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wei) 長期重要政治任務,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不斷增強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勇做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和不懈奮鬥者。

  堅決(jue) 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始終把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為(wei) 心中的“國之大者”,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確保到2020年年底實現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增添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綠色底色和成色。針對夏秋季和秋冬季分別以臭氧和PM2.5為(wei) 首要汙染物的汙染天氣,精準科學實施季節性差異化管控措施,提升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堅決(jue) 打贏藍天保衛戰。持續推進長江保護修複、渤海綜合治理、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ti) 治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汙染治理等標誌性戰役,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強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複、固體(ti) 廢物汙染防治等工作,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處理好發展與(yu) 保護的關(guan) 係,在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等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倒逼、引導、優(you) 化和促進作用,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支持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積極主動服務“六穩”“六保”,全麵落實環評審批與(yu) 監督執法“兩(liang) 個(ge) 正麵清單”,精準支持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與(yu) 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產(chan) 業(ye) 融合,加快形成新業(ye) 態、新動能,拉動綠色新基建。

  著力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統籌考慮“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改善要求,兼顧2035年乃至本世紀中葉美麗(li) 中國的建設目標,科學謀劃中長期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戰略。推動落實關(guan) 於(yu) 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的指導意見,構建以排汙許可製為(wei) 核心的固定汙染源監管製度體(ti) 係,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jia) 製度。支持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運營。加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與(yu) 成果轉化。積極推進生態環境法律法規製修訂,加快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體(ti) 製,嚴(yan) 厲打擊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wei) 。推進現代感知手段和大數據運用,提高生態環境監管水平。緊盯“一廢一庫一品”(危險廢物、尾礦庫、化學品)、核與(yu) 輻射安全等領域,有效防範和化解生態環境風險。

  深度參與(yu) 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把生態文明作為(wei) 我國參與(yu) 和引領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撐。加強國際交流和履約能力建設,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國際交流和務實合作。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建設綠色“一帶一路”。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ti) 係。做好《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籌備工作。積極講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

  全麵加強黨(dang)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持續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一步壓實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生態環境保護“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推動實施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有關(guan) 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構建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大生態環保格局。落實《省(自治區、直轄市)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措施》,將考核結果作為(wei) 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jia) 、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推動黨(dang) 建和業(ye) 務工作深度融合,加快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jun) 。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14日 07:5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