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領導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偉(wei) 大實踐的最新教材,是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武裝全黨(dang) 、教育人民、推動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們(men) 黨(dang)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為(wei) 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最新教材。
這一重要著作出版以來,在廣大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中引起強烈反響,迅速掀起學習(xi) 熱潮。
今天,與(yu) 您一起學習(xi) 該書(shu) 第十三專(zhuan) 題《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一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xing) 衰演替。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重要內(nei) 容,開展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三專(zhuan) 題收錄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關(guan) 於(yu) “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4篇重要文章: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2018年5月18日)
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2018年5月18日)
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li) 家園(2019年4月28日)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2019年9月18日)
二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會(hui) 議。5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大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刊於(yu) 《求是》雜誌2019年第3期)。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一文,正是總書(shu) 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講話的一部分。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shu) 記科學概括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項原則”。
一是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三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ti) 。
五是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這“六項原則”是科學自然觀、綠色發展觀、基本民生觀、整體(ti) 係統觀、嚴(yan) 密法治觀、全球共贏觀的集大成,深刻體(ti) 現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yi) ,是認識和把握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嚴(yan) 密理論體(ti) 係的基本原則。
關(guan) 於(yu) 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建設好生態文明,首要的是準確把握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這是核心,也是根本。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shu) 記強調“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不能與(yu) 自然相對立,不能妄圖去統治、征服自然,而要與(yu) 之和諧共處。
關(guan) 於(yu)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的關(guan) 係,實質上是經濟發展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總書(shu) 記指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重要的發展理念,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一科學理念,深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的道理,闡明了經濟發展與(yu) 環境保護的辯證統一關(guan) 係。
關(guan) 於(yu) 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一理念源自我們(men) 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源自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熱切期盼。總書(shu) 記深情地說,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發展經濟是為(wei) 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wei) 了民生。
關(guan) 於(yu)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ti)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ge) 生命共同體(ti) 的思想,深化了對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規律的認識。總書(shu) 記用“命脈”把人與(yu) 山水林田湖草連在一起,生動形象地闡述了人與(yu) 自然之間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一體(ti) 性關(guan) 係:“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ge) 生命共同體(ti) 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
關(guan) 於(yu) 堅持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jia) 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總書(shu) 記指出:“隻有實行最嚴(yan) 格的製度、最嚴(yan) 密的法治,才能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這為(wei) 我們(men) 劃出了一條清晰的、明確的、不可逾越的底線。
關(guan) 於(yu) 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總書(shu) 記指出,人類是命運共同體(ti) ,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國際社會(hui) 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共建清潔美麗(li) 的世界。
三
“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一文,也是總書(shu) 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講話的一部分。
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總書(shu) 記強調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jue)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曆史檢驗。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ju) 措,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li) 中國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三大攻堅戰的重要內(nei) 容。
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yu) 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guan) 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jue) 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
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ti) 係。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就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jia) 值觀念為(wei) 準則的生態文化體(ti) 係,以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為(wei) 主體(ti) 的生態經濟體(ti) 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的目標責任體(ti) 係,以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保障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以生態係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wei) 重點的生態安全體(ti) 係。
這“五個(ge) 體(ti) 係”全麵界定了生態文明體(ti) 係的基本框架,是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全麵建設生態文明實踐的戰略安排。這“五個(ge) 體(ti) 係”建設,相輔相成,既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根本之策,也是最終建設美麗(li) 中國的戰略指引。
全麵推動綠色發展。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就要全麵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這是解決(jue) 環境汙染問題的根本途徑。總書(shu) 記在這篇重要文章中,圍繞調結構、優(you) 布局、強產(chan) 業(ye) 、全鏈條、綠生活進一步指出了推動綠色發展的重點任務。
著力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就要打幾場標誌性重大戰役,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以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大氣、水、土壤汙染等突出問題為(wei) 重點,全麵加強環境汙染防治。堅決(jue) 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wei) 剛性要求,強化聯防聯控,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還老百姓藍天白雲(yun) 、繁星閃爍。
有效防範生態環境風險。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就要邊打邊防,減存量,防增量。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落地見效。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就要全麵深化改革,向改革要成效。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也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保障。
提高環境治理水平。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就必須提高環境治理水平。環境治理是係統工程,提高治理水平,需要綜合運用行政、市場、法治、科技等多種手段。要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ti) 係,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四
“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li) 家園”一文,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hui) 開幕式上的講話。
近代以來,工業(ye) 化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chan) 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shang) 。人類日益深刻認識到: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
中華民族素來有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主張道法自然、順天量地、應時取宜、節用禦欲。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建設美麗(li) 中國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普遍共識。
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我們(men) 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
總書(shu) 記在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深刻闡明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提出“五個(ge) 追求”的行動倡議,向世界傳(chuan) 遞中國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決(jue) 心和信心,發出全球攜手共建美麗(li) 地球家園的中國邀約。
“我們(men) 應該追求人與(yu) 自然和諧。”總書(shu) 記指出,無序開發、粗暴掠奪,人類定會(hui) 遭到大自然的無情報複;合理利用、友好保護,人類必將獲得大自然的慷慨回報。
“我們(men) 應該追求綠色發展繁榮。”總書(shu) 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jia) 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
“我們(men) 應該追求熱愛自然情懷。”總書(shu) 記指出,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倡導環保意識、生態意識;要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綠色價(jia) 值觀念。
“我們(men) 應該追求科學治理精神。”總書(shu) 記指出,生態治理必須遵循規律,科學規劃,因地製宜,統籌兼顧,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態係統。
“我們(men) 應該追求攜手合作應對。”總書(shu) 記指出,建設美麗(li) 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麵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ti) ,沒有哪個(ge) 國家能獨善其身。
五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一文,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9年9月18日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講話的一部分(講話刊於(yu) 《求是》雜誌2019年第20期)。
在這次座談會(hui) 上,總書(shu) 記豪情滿懷地發出了“讓黃河成為(wei)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號召,同時,也直指黃河的種種近憂、隱患。
黃河流域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觀製約,也有後天失養(yang) 的人為(wei) 因素,“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這一係列問題該如何破解?一段時間以來,總書(shu) 記一直在思考。“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就是總書(shu) 記深思熟慮後的大思路。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shu) 記對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製宜、分類施策,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zhong) 生活、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wei)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第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如何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總書(shu) 記給出了鮮明指引:從(cong) 黃河生態係統這一有機整體(ti) 出發,充分考慮上中下遊的差異,分類施策。
上遊要以三江源、祁連山、甘南黃河上遊水源涵養(yang) 區等為(wei) 重點,推進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保護修複和建設工程,提升水源涵養(yang) 能力。中遊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汙染治理。下遊的黃河三角洲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態係統,要做好保護工作,促進河流生態係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
“第二,保障黃河長治久安。”
黃河為(wei) 害,害在泥沙。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guan) 係不協調,是黃河複雜難治的症結所在。
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必須緊緊抓住水沙關(guan) 係調節這個(ge) “牛鼻子”,完善水沙調控機製,解決(jue) 九龍治水、分頭管理問題,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減緩黃河下遊淤積,確保黃河沿岸安全。
“第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黃河水資源量就這麽(me) 多,搞生態建設要用水,發展經濟、吃飯過日子也離不開水,不能把水當作無限供給的資源。
如何用出最大效益,裏麵大有學問。對此,總書(shu) 記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方麵,要把水資源作為(wei) 最大的剛性約束,“有多少湯泡多少饃”,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不然最後隻能“嚼幹饃”了。另一方麵,要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切實改變節水意識不強、用水粗放和浪費的問題。要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節水,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第四,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做好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大文章,必須把黃河流域發展的內(nei) 涵搞清楚,找對路子,不能一說發展,就“撿進筐裏都是菜”。黃河流域各地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條件各不相同,要發揮好各自比較優(you) 勢,不能都搞成一個(ge) 模式。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shu) 記為(wei) 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確定了“24字”方針: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工則工、宜商則商。
“第五,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yu) 魂,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總書(shu) 記明確要求,要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既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遺產(chan) ,又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講好“黃河故事”。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