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菊興(xing) ,男,漢族,1964年9月生,中共黨(dang) 員,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chan) 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調查局戰略性礦產(chan) 調查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心懷“國之大者”,矢誌不渝服務地質找礦事業(ye) 。28年來,他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地質報國”的初心使命,以為(wei) 國家找到更多更好的地質礦產(chan) 寶藏為(wei) 己任,堅守在海拔5千米以上的西藏高寒山區。作為(wei) 首席科學家和中國黃金、中國鋁業(ye) 、紫金礦業(ye) 等企業(ye) 找礦勘探攻關(guan) 示範工程負責人,他主持或主要參與(yu) 勘查評價(jia) 10個(ge) 大型和超大型礦床,提交金屬資源量銅3875萬(wan) 噸,是之前我國最大銅礦德興(xing) 銅礦田累計查明銅資源量的近4倍,此外還有金671噸、鉬167萬(wan) 噸、鉛鋅銻361萬(wan) 噸、銀30667噸。他為(wei) 2011—2020年找礦突破行動貢獻了75%以上的新增銅礦資源量,潛在經濟價(jia) 值超3萬(wan) 億(yi) 元。
情係“民之所需”,滿腔熱忱促進西藏繁榮發展。他堅定執行黨(dang) 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習(xi) 俗、關(guan) 心少數民族同胞疾苦,堅持“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利用西藏甲瑪科學研究基地,為(wei) 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組織的西藏地勘單位、西藏大學,培訓高層次地質人才300餘(yu) 名,解決(jue) 了數百名當地藏族同胞的就業(ye) 問題。取得的一係列重要找礦成果,為(wei) 藏區經濟騰飛和跨越式發展以及地區長治久安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主持和主要參與(yu) 勘查評價(jia) 了3個(ge) 大於(yu) 650萬(wan) 噸的銅礦(全國6個(ge) ),2個(ge) 大於(yu) 2000萬(wan) 噸的銅成礦區帶(全國2個(ge) ),3個(ge) 大於(yu) 1000萬(wan) 噸的銅礦國家保障區(全國6個(ge) ),促使西藏兩(liang) 個(ge) 重要的新成礦帶銅資源量分別從(cong) 上世紀末的幾十萬(wan) 噸激增至2000萬(wan) 噸以上,西藏銅資源量躍居全國第一。他的勘查成果支撐了西藏甲瑪、巨龍等銅資源基地的開發建設,僅(jin) 甲瑪自2010年投產(chan) 以來累計上交稅收30.7億(yi) ,近兩(liang) 年利潤35.2億(yi) 。
心係地質事業(ye) ,傾(qing) 心盡力培養(yang) 後備人才。唐菊興(xing) 秉持地質人特有的“三光榮”、“四特別”精神,無論是在成都理工大學任教,還是在礦產(chan) 資源研究所工作期間,一直堅持言傳(chuan) 身教“傳(chuan) 幫帶”,培育了一大批優(you) 秀年輕地質人才。他對學生的“好”是出了名的,一是好嚴(yan) 格、二是好提問、三是好關(guan) 心。他經常告誡年輕人,做地質工作就要嚴(yan) 謹求實,吃得了苦、爬得了山,“上山抬設備、下山背石頭”,這樣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在他的示範帶動下,他帶領的團隊中的年輕成員大多常年奔走在青藏高原,他培養(yang) 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共計170多人,有的紮根在基層地質隊,有的在地質院校任教,還有不少到國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學習(xi) ,他把矢誌找礦報國的使命牢牢地植根在了年輕人心中。
榮獲“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等稱號,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7項。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